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 

系所沿革

系所沿革

一、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先生(前教育部長)堅信教育立國,主張國家發展首要在培養教育學術人才,現任董事長張鏡湖先生深切體悟其宿志,而於1996年著手籌設,1998年3月3日奉教育部核准設立,提供有志投入「教育」志業的學生一個寬廣的專業成長學習環境,成為臺灣地區私立大學的第一個教育學系。

二、第一任系主任為伍振鷟先生,以其宏觀遠見與專業,慘澹經營,對內首重制度、規章之建立,以培養優良系風;對外則積極推廣服務及研究工作,為本系奠定良好之基礎。
 
三、自92學年度起由滕春興教授接掌第二任系主任,致力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經多年的努力,師資、課程、圖儀設備及各項教育資源,日臻完備。
 
四、本系於94學年度將專任教師研究室與系辦公室由大義館6樓遷至新建體育館6樓,改善系務處理、教師教學研究及學生學習輔導等環境。
 
五、自2006年8月起郭妙雪副教授接掌第三任系主任,在既有基礎上,加上國際化、資訊化、未來化等做為未來系務發展最高指標,追求卓越,共創美好教育新紀元。
 
六、本系第四任系主任由陳寶山教授於2007年2月起接掌。擬定本系近程目標將集思廣益審慎評估本系定位與發展方向、檢討調整課程結構、建構跨系校整合領域學程,加強輔導學生生涯規畫;中長程目標則是規劃籌設教育產業管理研究所,增聘優質師資,規劃教育產業證照認證制度,加強國際交流,開創本系教育發展的新境界。
 
七、本系第五任系主任由游振鵬教授於2019年2月起接任迄今,依據本校、院教育目標、本系核心能力及教育目標,秉持教育學院院長及歷代系主任的理念,開展本系的系務。

教育目標

本系為私立大學投資開創的第一個教育學系。以培育具有「全人素養」與「多元能力」的人才為教育宗旨,利用遼闊視野、宮殿式校舍建築、令人心曠神怡優美校園的潛移默化,以及圖書館、體育館、博物館、資訊中心與國際交流中心等資源服務系統的陶冶,透過服務學習、學習護照、社團活動、公益服務、英語檢定、楷模學習等學習內涵,陶冶學生情操,使本系學生都能發展成為有「振衣千仞岡,濯足萬里流」氣概的現代人、專業人、健康人、國際人、文化人之五全人才。具體而言,本系的教育目標,即是要培育下列四種人才:
1.中等學校教師。
 
2.學術研究人才。
 
3.教育行政人才。
 
4.文教產業人才。

 

教育目標示意圖

辦學特色
 

1.重視全人素養培育:充分運用本校遼闊視野的優美校園,以及圖書館、體育館、博物館、資訊中心與國際交流中心等資源服務系統,結合中華文化、傳播平台、健康學習、未來生活、藝術文化、社區關懷等學習內涵,使本系學生經過精進教學與實踐學習之後,都能發展成為具有全人素養的現代人、專業人、健康人、國際人、文化人的五全人才。
 
2.重視多元能力培養:本系授課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式,教學活動結合服務學習、楷模學習、社團活動、公益服務、學習護照等學習模式與策略,強調理論與實務融合,學習多樣化,藉以開發學生多元智慧,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、資訊應用能力、健康促進能力、終身學習能力等基本能力
 
3.加強教學品質管:對於教學品質的管控,本系除利用內部PDCA自評機制,進行自我診斷、自我改善,和自我調整,藉以改善與提升教學品質外,並利用「教師教學學生意見調查」、「畢業生現況調查」網路系統,針對授課教師敬業精神與師生關係、授課方法、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、教學效果與學習心得等方面,進行學生意見調查,調查統計資料提供給授課教師,作為調整教學方法或技巧的參考。
 
4.重視資訊科技應用:本系教學資源豐富,擁有成套的DVD、光碟,以及攝影機、影片剪輯機、液晶投影機等,資訊設備資料完備,每位教師配置專用個人電腦,規畫建構智慧教學教室,IRS即時反饋教學系統、電子白板結合實物展示台數位化系統,有效改善教學型態,使學生均具有資訊科技應用的基本能力。
 
5.重視職涯輔導工作:本系對學生的學習輔導、生活輔導與生涯輔導等服務方面,素來著力甚深,繪製生涯發展地圖,積極舉辦選課說明會、系列職涯發展專題演講,輔導與協助學生修習符合自己性向、興趣的相關領域課程,鼓勵學生考取專業證照,使其無論升學或就業均具有優質的競爭能力。
 
6.師資培育學系:本系為師資培育學系,惟教育部核定之師資生名額有限(108學年度入學學生之「師資生名額」為27名),學生須以教育系一年級學業成績參加師資生甄選,學業成績總平均至少達70分(含)以上才能申請並擇優錄取。錄取後於大學畢業前修畢師資生應修課程,畢業後通過教師資格考試,參加半年全時教育實習及格,即可取得中等學校合格教師證書,參加中學學校教師甄選,錄取後即可擔任中等學校教師。
 
7.出路明確與多元:本系學生修習輔系、雙主修,善用修讀外系18學分,參加讀書會,通過外語能力檢定,參與志工服務(服務學習)100小時及學習護照計點加分等機制,就能依據自己的性向與興趣,考教育相關研究所繼續深造,參加國家考試擔任公務員,考取專業證照或到文教產業就業,出路相當明確與多元。